網頁

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

《極度危險的經典童話》塞滿巧思的老菜翻新

 書名:《極度危險的經典童話:抹去虛假糖衣外表,還原真實人性的12個故事》

作者:蘇曼.查納尼

出版社:方言


    大家都喜歡童話故事,經典能輕鬆帶領大家進入故事中,也能在架構好的世界中展開不一樣的故事。迪士尼改編成動畫呈現經典;也有搞笑的漫畫,如comico的《靠北童話》既有笑料,有時也能讓人省思;遊戲改編的《死亡愛麗絲》呈現角色的陰暗面與跳脫故事的渴望。

    若無法跳脫原版便了無新意,跳脫到認不出原本童話的影子也不行。看似方便的主題卻充滿了限制。記得圖書館曾有一本恐怖童話的書籍,裡面有著戀屍癖、不倫戀等其他較煽情觀點來描寫這些故事,看完覺得驚奇又毛骨悚然,不過太恐怖反而失去了童話感。

    這本《極度危險的經典童話》也是。故事都以童話作為基礎延展一些世界觀,而角色的想法以童話而言很新穎,卻切實的充滿血肉。

    為了不想被狼吃掉,充分展現求生意志的小紅帽。

    因為黑皮膚被愛,也因黑皮膚被拋棄的白雪公主。

    睡美人如果變成男生?

    糖果屋不是女巫誘拐小孩的故事,而是媽媽保護兩個孩子不受折磨的故事。

    如果溫蒂長大了,彼得潘會?


    每一個故事的角色都因為是經典而鮮明,但新鮮的故事發展讓人津津有味地往下讀。每個故事的長度不長,能輕快的品嘗改造後的經典料理,像到了充滿活力的新主廚開的餐廳。而且每個故事的主題清晰明確,能輕鬆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,但當成成熟點的故事讀給大一點的小朋友也沒問題,只是有幾個故事稍微辛辣。


    最喜歡開頭的<小紅帽>,跟原版一樣充滿智慧與勇氣,卻又有不同的發展。<長髮公主>、<美人魚>則是有印象深刻的犀利問答。<彼得潘>就像青少年時期的粉紅泡泡破掉,得面對現實。

    童話故事充滿魔法與希望,更充滿警世意味,讓人看時會心生恐懼,或是充滿希望。

    這大概是作者特意寫給現代人看的童話故事。甜美中帶著辛辣,看完覺得英文原名《BEASTS AND BEAUTY DANGEROUS TALES》取的真是好極了!



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

《K.I.N.G天災對策室》吃不懂的法式料理全餐

 《K.I.N.G天災對策室》

作者:薛西斯

出版社:獨步


颱風、地震、豪雨都是一定的能量釋放產生的天災。

在未來,一種新型態的天災出現了。不像熟知的天災那麼固定,反而像某種科幻力量,而且每次都是不同的樣貌。唯一的共通點就是會造成大大小小的災害。

新型態的天災使信義區被毀,台北市產生了巨大的變動,被分成天災頻繁發生的地區,與沒有的安穩地區。

他們稱呼這種天災為<KING>。


主角鐘灰因為天災導致住處被毀,不得已只好投靠住在安穩地區的爸爸。爸爸的工作是畫師,在家裡開設畫室教學維生,偶爾鐘灰也會跟爸爸唯一的女學生聊天交流。

沒想到鐘灰有天回家,聽到樓上有爭吵的聲音,便上樓查看。女學生在父女倆面前,從窗前一躍而下。不可思議的是女學生並沒有血肉橫飛,而是消失在半空中。

是人為?還是天災<KING>造成的?

為了證明父親的親白,鐘灰接受了天災警察的提案,加入調查中,希望還父親親白。


以下心得,如果未來要看不建議看喔。

==================



以鐘灰的家庭糾葛為主,天災警察的一男一女為輔,展開了故事。從鐘灰的父親過往描寫到鐘灰小時候,至長大離家都有頗重的故事戲份。前面還好,後面忍不住令人有點煩,有種磨蹭之感。

男天災警察就戰力天花板與殘酷面,做事很絕。感覺好像跟鐘灰會有感情線但是並沒有。

最喜歡女隊長,她的故事主軸明確不拖沓,做事果決,但不會太絕情。

天災過後的狀況大多描寫台北,假如你不是對台北地區特別熟的人大概對這方面的描寫很無感。台北我只認識台北車站,其他都靠導航。除了災害大樓崩塌,某座台北指標性建築消失比較有感,其他的沒概念。

<KING>這個天災的概念很有趣,作者靈活地寫出了各種天災。雖然實際上故事戲分重的天災沒有那麼多,但能充分感覺到天災不確定的災難性,但倘若使用得宜卻能變成助力。如果有辦法使用的話。

看完對作者把推理科幻要素結合得不錯,文筆好,敘述場景的能力強。裡面大量提到的畫作都有細膩的捕捉到精隨,能感覺到那塊要破繭而出的蛹、細膩的雪景光影、艷麗而空洞的蝶。但是看完卻有一種什麼都沒解決的感覺。好像到一家很時尚的法式料理餐廳,開胃小點跟前菜都很驚豔。主餐華麗的堆砌了各種顏色的泡沫狀膠體、與魚肉一同送入口中,卻感覺到了落差。

魚肉沒有腥味極嫩,搭配上這些調味,理論上應該是好吃的吧。

結尾帶出女學生的一些行為想法,就像是出現了冷凍的紅豆甜點,喜宴完結時看到會有點難過的那種。


或許是看完<珊瑚之骨>有太多的期待,或許很遺憾的我沒有辦法對上這本書的電波,看到一半時我高漲的心慢慢涼了下來。

我想回頭再翻翻看,但是作罷。

我看到這部時,反覆地想起久遠的《流光森林》,或許是推理與科幻結合的有些相似吧。


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

《CASE SYUDY 真實案例》什麼是做自己?你真的認識自我嗎?

《CASE SYUDY  真實案例》

作者:格雷姆.麥特雷.伯內特

出版社:方言



這是一本以『自我』為主題的心理學、懸疑小說。

看這本書之前,我們先簡單認知一下什麼是自我?

以前時常在課本上看到的有:

『我思故我在』裡面證明了「自我」是存在的。

『本我、自我、超我』裡面解釋了原始的本我、社會化後主要處理事情的自我、代表良知道德的超我。

那麼問題來了,這個「自我」從小到大,都依照始終如一的主軸進行增減,而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嗎?

倘若你覺得你的「自我」一路走來始終如一,而且未來也不會撼動的話,這本書對你來說或許令人費解。

假如是質疑過自己的「自我」何以成為自我,或是對內心天使與魔鬼的聲音常常出現掙扎的人,那這本書很適合你跟隨著書中的步調去思考。

布雷斯維特,一個過去的精神諮商師。出過《殺了你的自我》《反治療》這兩本精神治療類的書籍。主角(?)雖然對布雷斯維特有興趣到想寫傳記的程度,但布雷斯維特既不是鼎鼎大名,為人也不甚光彩,出版社認為並沒有這麼樣的價值。

直到某個人連絡上主角,說自己手邊有一批筆記,筆記內容有對布雷斯維特的秘密指控。

主角欣然收下五篇筆記,並與自己蒐集到的布雷斯維特生平交錯編輯,結合成冊。

就是這本《CASE SYUDY  真實案例》。


筆記的主角是一名女性。姊姊自殺的無庸置疑,旁邊也有旁觀者作證。但是發現姊姊已向布雷斯維特諮商數週、自殺地點就在諮商室不遠處、加上《反治療》這本書中甚至出現姊姊的故事當案例。

這個人跟姊姊的死一定有關,起碼要負部份的責任。

妹妹決定展開調查,偽裝自己的身分後向布雷斯維特預約諮商,試圖找出蛛絲馬跡。

傳記的內容則是灰底,詳述了布雷斯維特的生活,一樣分成五份。描寫的詳盡傳神,布雷斯維特粗魯的酒臭味與他的粗口從紙的另一端透出來。


這本書時不時地從筆記切換為傳記,又切回筆記。

有點懷疑;這究竟是因為劇情安排,還是擔心布雷斯維特的傳記全篇放在一起,恐怕很難讓人消化。

筆記裡妹妹時常思考著她跟假扮的自我「羅貝卡」之間的差異。羅貝卡機智、說話清晰;自己畏縮、說話含糊。

我們看著羅貝卡這個從無到有的假想的人物漸漸地變得立體,甚至在妹妹腦海內取得發言權。


作者巧妙地用筆記的人物側寫與傳記的詳細考察,建立起一個虛構的心理諮商師布雷斯維特。故事一點也不乾脆,傳記看了常常停下來思考或反覆確認裡面關於觀點的論述,筆記則是從起初的篤定變得迷茫充滿自我問答。

不過畫龍點睛的懸疑感還不錯,就像是在黏糊糊的山藥泥裡面加了點鮪魚生魚片。

如果不介意腦袋會思考的黏呼呼的,可以看看,或許意外的不錯。


補充:覺得最貼切的情境MV,兩種不同的自我、說謊是不是也是自我的一種?這表現的淋漓盡致


https://youtu.be/HIRiduzNLzQ